肖武男:“中國工業4.0”面臨三個層面的突破

 

2015年11月26日,轉載自《鳳凰自媒體》

在11 月20 日召開的“中國製造2025”(常熟)高峰論壇上,亞太交流與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、著名經濟學家肖武男認為,在推動“中國版工業4.0”的進程中,面臨人文精神塑造、法制環境完善和勞動素質提升三個層面的突破。中國應緊緊抓住“中國版工業4.0”帶來的絕佳機遇,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。

肖武男認為,“中國版工業4.0”是在習近平提出的“中國夢”總目標下,第一次用“頂層思維”描繪了未來中國製造業發展藍圖,尤其是在整個經濟層面的創新轉型、結構設計等方面著力,非常具有戰略意義。

肖武男分析說,“中國版工業4.0”是打造中國影響力的“抓手”。中國日益成為一個世界大國,在向強國轉變過程中,中國需要強化在世界舞臺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,但需要一個“抓手”。過去中國通過“奧運會”、“世博會”等大型活動建立了一些國家形象,但真正話語權、影響力的樹立,需要靠規則的制定來實現。“中國版的工業4.0”會催生一大批中國標準誕生,這些恰恰成為一個“抓手”,構成了中國話語權與影響力的基礎。

肖武男概括認為,在推動“中國版工業4.0”的過程中,中國面臨三個層面的突破:第一個層面的突破是人文精神塑造。“工業4.0”是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,它打破了學科、行業的界限,以資訊技術為基礎推動智能化,是目前人類社會決定性、革命性的轉折,在這個變化過程中,需要整個社會具有創新精神,同時,還要建立嚴謹、品質、誠信的人格及戰略思維,德國為什麼能推動“工業4.0”,與德國具有這種人文精神密不可分,離開了創新精神和人文品質,“工業4.0”就無從談起,是“無本之木,無源之水”,只是沙盤上的一種願景。第二個層面的突破是法制環境完善。

在推動“工業4.0”的過程中,國家的法制保障極為重要,推動“工業4.0”的核心是創新,這需要強大法律支撐和保障,可以說健全法律是推動“中國版工業4.0”的“生命線”。第三個層面的突破是勞動素質提升。“工業4.0”從某種程度上說,是讓勞動者從“藍領”走向“黑領”,對勞動者的人格、品質、豐富知識及創新思維有綜合要求,而中國教育本身的缺陷和勞動力素質的不高,尤其人口老齡化所導致的大量勞動力短缺,是推動“中國版工業4.0”所面臨的較大挑戰。

肖武男還進一步闡釋,“中國版工業4.0”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絕佳機遇,無論“大眾創新、萬眾創業”,還是“互聯網+”,所有這些目標,都可以在推動“工業4.0”的大背景下得到完美整合。中國選擇與德國合作來推動“工業4.0”,或者說採用德國模式,恰恰是根據中國實際情況做出的正確選擇。

同時,在會議上,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黨組成員、總工程師朱宏任認為,“中國製造2025”與“德國工業4.0”在指導理念和諸多領域有異曲同工之處,兩者都強調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,把智能製造作為突破口,引導製造業以縱向、橫向、端到端相連接的互聯網路,加強規模化個性定制、推動製造業服務化等;九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程路表示,在《中國製造2025》的工業4.0 道路上,民營企業將成為中國製造2025 的重要的參與主體之一。

此次活動由工業和資訊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,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等機構組織,共有來自工信部、江蘇省、蘇州市及相關機構與企業共計400 餘人參加。中央和地方幾十家媒體紛紛參與,當晚中央電視臺《新聞聯播》也進行了報導。